保險產品將回歸保障功能
從10月1日起,各保險公司“分紅年金/兩全保險+萬能賬戶”產品形態并能即期返還的年金險、養老險等產品不再銷售。投保人在中短期內從人身保險上快速獲利已不可能,同時壽險公司也面臨從“單純追求規模”向“注重提升質量”轉型的壓力。目前,多家壽險公司準備推出具備長期保障功能的保險,以此作為明年“開門紅”主打產品
10月1日起,根據中國保監會早前下發的《關于規范人身保險公司產品開發設計行為的通知》(簡稱“134號文”),“分紅年金/兩全保險+萬能賬戶”產品形態并能即期返還的年金險、養老險等產品不再銷售。“過去投保兩全保險、年金保險從首年就可返還,且年生存金的領取比例一般是10%至30%保額。新規實施后,這些產品已直接下架。”多家保險公司相關人士表示。
來年“開門紅”壓力大
據悉,“134號文”對人身保險公司的產品設計開發行為作出原則性規定,明確兩全保險產品、年金保險產品,首次生存保險金給付應在保單生效滿5年之后,且每年給付或部分領取比例不得超過已交保險費的20%;萬能型保險產品、投資連結型保險產品設計應提供不定期、不定額追加保險費,靈活調整保險金額等功能,保險公司不得以附加險形式設計萬能型保險產品或投資連結型保險產品;護理保險產品在保險期限屆滿前給付的生存保險金,應當以被保險人因保險合同約定的日常生活能力障礙引發護理需要為給付條件。
南開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教授朱銘來認為,為促進“保險姓保”,新規通過拉長期限把保險從投資功能往保障方向轉移。的確,新規直接打消了投保人在中短期內從人身保險上快速獲利的可能,同時壽險公司也面臨從“單純追求規模”向“注重提升質量”轉型壓力。
“每年10月份左右壽險公司都在制定下一年‘開門紅’產品的銷售任務,往年主推‘主險分紅型年金+附加萬能賬戶’形式的年金保險,因為此類產品收益率高、還能快速返還,近年廣受市場歡迎。‘134號文’下發后,該險種已經陸續下架,新產品目前還未最終全部確定,明年‘開門紅’業績將承受不小的壓力。”一位壽險公司市場部經理說。
眾所周知,每年險企第一季度銷售“開門紅”的保費收入幾乎占到全年的三分之一,這也是給保險公司帶來大量現金流的主流產品。但是,新產品除了需要拉長年金首次返還的時間至5年以上、每年返還金額受限之外,返還的保險金進入萬能險賬戶或將不再免交手續費,客戶從萬能險賬戶提款,也可能失去每年數次的免手續費機會。如此,產品本身的吸引力就將大大降低,明年“開門紅”的銷售情況不容樂觀。
險企實施增資計劃
據業內人士透露,過去壽險公司銷售的兩全保險以及年金保險多數屬于快速返還型產品。新規生效后,首次返還時間推后,且對萬能險的轉入和轉出收取手續費,將降低產品的收益性和流動性,萬能險的純理財功能弱化,市場接受程度勢必降低。
一份行業交流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8月份,年金保險及兩全保險累計保費收入約1.6萬億元,在同期行業原保險保費收入中的占比接近80%。這意味著,“134號文”完全生效后,大部分壽險公司會受到影響,資金壓力增大。
與此同時,隨著保險業“償二代”正式實施,今年一季度有數據可供對比的151家險企中,僅38家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上升,占比兩成多,有110家出現下滑,占比超七成。
各種因素疊加促使多家險企實施增資計劃。來自中國保監會數據,今年1月份至6月份,保監會批復了包括幸福人壽、中郵人壽、復星保德信、中荷人壽等在內的8家險企增資計劃,合計增資額度達到95.32億元。
不過,也有市場分析認為,部分產品停售不一定就意味著總保費收入立即減少,因為很多產品都是期交方式,續期保費對于總保費的拉動作用,仍會在一定時期內體現。不少險企已經提前做好了業務轉型準備,大力發展風險保障型和長期儲蓄型保險產品。
以中國太保為例,今年上半年,整體新保增速是36%,個險新保增速是43%,新業務價值增速高達59%,其主要原因就是長期保障型產品快速增長,達73.8%,占個險新??偭恳殉^五成。中國太保壽險發展企劃部總經理陸惠其表示,由于此前我們已經做了聚焦營銷和期繳的壽險轉型,業務結構已進入新保續期“雙輪驅動”的發展周期,“134號文”實施后,對公司的影響并不大。此外,我們會持續提升產品的供給能力,設計更多客戶需要的保額更高、保齡更寬、保障更廣、保費更省的產品,堅持回歸保險本源。
加速產品更新迭代
據記者了解,目前多家壽險公司準備推出具備長期保障功能的保險,以此作為明年“開門紅”主打產品。有分析人士認為,在年金保險方面,新產品將延長年金產品的初次給付時間,拉長年金產品的給付期,真正實現年金產品的長期保險金規劃功能,發揮年金產品在少兒教育金以及養老金等長期資金規劃方面的功能,同時區別于銀行短期理財產品,發揮年金產品的生存保障功能;對于終身壽險和定期壽險,險企或將被保險人按照不同的健康因子區分定價,提高產品的科學定價水平,鼓勵被保險人實施自身健康管理,同時提升了保險公司管理死差風險能力;萬能險今后可以設計為年金、終身壽險以及兩全保險,且以主險形式存在。
前海人壽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公司產品設計堅持“保險姓保”的原則,全力推出風險保障型和長期儲蓄型險種。新產品的交費方式多數為期繳產品;保險期限除短期意外險和一年期醫療險之外,均為20年以上,甚至終身;保障范圍涵蓋醫療、意外、養老、重疾等領域;保障人群緊貼不同客戶群體的需求,有針對少兒群體推出的“愛寶貝及愛寶貝重疾”險,還有為老年人群體打造的“孝心保(2017)”,以及為中高端人群量身定制的“富貴年年”等產品。
國泰君安分析師認為,未來保險公司開發設計保險產品時更多的是向保障方向靠攏,保險業要進一步發揮風險保障和長期儲蓄功能,真正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維護金融安全、改善民生保障、創新社會治理的重要力量。記者 李晨陽
(責任編輯:李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