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7月份場外期權新增規模達到605.75億元,同比上漲353%。場外期權也因為其杠桿交易等優勢成為大股東增減持的新寵。市場火爆的同時,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場外期權業務相較期貨有更多樣化的功能和優勢,但也蘊含著一定風險,需要謹慎對待。
大股東增減持“利器”
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公布的數據,7月份證券公司場外權益類衍生品新增初始名義本金782.65億元,其中期權業務新增605.75億元。對比歷史數據,期權業務在今年6月新增額為319.43億元,環比增加89.63%;同比去年7月133.68億元,同比增加353%。有業內人士 稱,在當前經紀業務費率處于下降區間,資管業務受去通道影響,場外期權成為券商業務的新寵也就不難理解了。
場外期權火爆的原因或許與機構配合大股東增減持有關。以某大股東想要減持500萬股為例,占總股本的1%。大股東通過大宗交易向接盤方轉讓500萬股,轉讓價10元/股;同時賣給接盤方B一個看跌期權,行權時間為6個月之后,行權數量為500萬股,行權價格為11元/股;同時接盤方B賣給大 股東A一個看漲期權,行權時間為6個月之后,行權數量為500萬股,行權價格為12.5元/股。
假設6個月之后,股價低于10元,那么接盤方就會出現虧損,但是接盤方B買了大股東A的看跌期權,可以要求行權,即大股東要以11元/股的價格 回購接盤方B的股份,說明大股東給接盤方B補了差價,接盤方B可以獲得10%的收益。假設6個月之后,股價遠遠高于12.5元,那么大股東A可以發動看漲 期權,以12.5元/股的價格回購股份,那么接盤方B可以獲得25%的收益。有以上兩個期權的設計,接盤方B可以將半年的回報鎖定在了10%-25%之 間。實際情況來看,證券公司擁有場外金融衍生品的試點資格,所以大股東和接盤方可同時與證券公司簽署期權協議,證券公司可以從中作為一個對賭的橋梁賺取差 價。減持新規出臺后,上市公司股東減持的意愿其實并未下降,若大宗交易搭配期權的交易邏輯可行,證券公司也可以從中賺取中介費。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資本市 場上就能看到此類操作的身影。
場外期權不應“妖魔化”
以歐美市場成熟的衍生品體系對比,國內期權市場發展時間較晚。2015年開始我國券商場外期權業務得到快速發展,與全球場外期權交易規模相比, 我國的發展規模比較小,處于發展的初始階段,但在全球場外期權規模下降的情況下,我國場外期權的規模始終呈現上升的趨勢,表明目前我國發展場外期權的勢頭 較好。
海通期貨研究認為,與期貨相比,期權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期權在鎖定風險的同時也享有資本增值的權利,因此它在避險方面更具彈 性;其次,期權的低成本使其擁有更高的標桿倍數,從而可以使用少量的資金控制更多資產,提高資金利用率;最后,期權風險與收益的非線性特點使其能夠與任何 資產組合,在任何市場情況下利用多樣化的策略實現收益目的。從期權的特性可以看出,除了套期保值管理現貨風險以外,它還存在著多樣化的市場功能,通過場外 期權類產品創新設計便是其重要的功能之一。利用期權特性設計基金專戶、券商資管產品及銀行理財產品等,不僅可以滿足投資者個性化的投資需求,也增加了機構 的獲利渠道。
北京寶瑞興投資有限公司投資總監譚宇力認為,場外期權近期的火爆,一定程度上是由近期二級市場指數的抬高和場內資金的活躍,還有其本身能夠撬動 配資杠桿導致。其實股東和機構互相配合這個事情,確實有,但是數量較少。因為理論上做了對沖,大家都有收益。但是現實往往不是這樣,再加上機構和股東基本 都不會對損失進行擔保,所以這塊國內做的比較少,不宜因此將場外期權妖魔化。
(責任編輯:李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