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還是最佳打工城市嗎?
時代周報特約記者 劉文杰 發自東莞
7月3日,東莞景湖花園小區里,身穿綠色工作服的吳桂春拿著水管,給綠化區植物澆水。時值11點,再過會兒,他就能短暫結束工作,到食堂吃午飯了。
吳桂春已經在新的崗位工作一周了。這位現年54歲,只有小學學歷的外來務工者,此前在東莞打工17年,疫情后從湖北老家回到東莞求職無果,在曾經看書12年的東莞圖書館留下百字感慨,感動無數網民。
在東莞市人社局的牽線下,吳桂春通過企業面試,成為物業管理公司綠化養護人員,繼續留在東莞。曾經在各大媒體“霸屏”的吳桂春,生活回歸平靜,在新的工作崗位上埋頭苦干,回饋這座城。
這樣的工作身影,在小區里并不特別,在東莞更不算顯眼。
“不知道他去不去圖書館,只知道他叫吳桂春。”小區門衛對時代周報記者說。在他眼里,吳桂春只是普通打工仔,每天小區、食堂、宿舍,三點一線。能一眼認出只因他是新來的,否則也難從這些同樣穿著綠色工服的人堆里認出,誰是“網紅”吳桂春。
制造業發達、工廠遍地的東莞,被視為“最佳打工城市”,向來是外來務工者的首選。
根據百度遷徙數據和交通部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春節前人口凈流出/遷入規模城市排行中,東莞排名全國第二,遷出人口高達809萬。聯通大數據所發布的《2019年聯通春節大數據報告》顯示,2019年春節期間,東莞以41.8%的人口流出率成為全國第一空城。
在東莞,無數“吳桂春”來來去去。有的打工者,以一技之長被這座城留下了,也有的受困于現實,只能無奈告別。
“老東莞”辭職
吳晴掰了掰手指頭說:“這是我來東莞的第10個年頭了。”
2010年,吳晴從老家湖南踏上火車南下打工,東莞是目的地。之所以選擇東莞,是因為她聽過“東莞塞車,全球缺貨”的說法。“制造業多,意味著工廠多,打工機會多。”
在東莞,工廠確實數以萬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末,東莞全市實有各類市場主體127.84萬戶,企業58.73萬戶,同比增長11.3%,環比增長1.3%。當中,工業企業超18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超1萬家,高新技術企業達6200家。
吳晴打工的地方是一家制衣廠,專門做衣服和皮包。“正常運作的時候有100來人。”她認為這算得上是中型制造廠。每天經過她手的產品,沿著長長的傳送帶運輸到世界各個地方。
如此重復但穩定的生活在今年有了變化。“工廠現在只有30多個人了。”吳晴講道。關于員工驟減的原因,她只簡單吐出兩個字:“裁員。”
東莞市商務局數據顯示,東莞出口總額在全國各大城市中排名第四位,分別占全國的5%和全省的19.9%。其中,美國和歐盟是東莞位居前三的重要貿易伙伴,2019年出口美國占19.5%,出口歐盟占18.7%。
受疫情影響,這座“世界工廠”的對外貿易確實一度被踩下剎車。東莞市商務局局長蔡康曾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年一季度,東莞市全市外貿進出口2502億元,同比減少14.3%。其中,出口1495.3億元,同比減少13.3%。
吳晴工作的地方在東莞橫瀝鎮,這里曾入選2019年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78位。
“無班可加了。”6月27日,吳晴決定從這家工作了10年的工廠辭職。35歲的她在東莞渡過了10年,算得上是老東莞了。她原以為自己能在這里定居,成為真正的東莞人。
至于未來,吳晴還沒有想好。“不會做農活啊,回家能干什么?”她和老公一起租住在一室一廳的房子里,習慣了廣東的生活。
鞋廠:只招臨時工
東莞厚街是全國著名的鞋廠、家具廠、皮具廠聚集地。吳桂春曾工作過的鞋廠,就在這附近。據媒體報道,因疫情影響,他所在的鞋廠暫時停工,無奈之下才選擇回鄉。
7月3日,時代周報記者走訪厚街鎮寮廈村發現,工業區偶有幾輛貨車駛過,長長的街道并不見幾個行人,物流園也略顯冷清。時代周報記者途經了5家工廠與一處科技園(園區內有6家廠),發現只有1家工廠門口貼有招臨時工的信息,人數具體至個位數。
“不招長期(一年及以上)普工了。”鞋廠工作人員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過去工廠有400多人,現在只有100多人了。“這100多人都還得去外面找臨時工做,現在工廠1個月只能上10來天班。”他說,工廠從3月開始處于半運作半休息狀態,總是干兩天就通知放假。
旁邊的工作人員悄悄叮囑了一句:“不要再找長期的(普工工作)了,工廠沒訂單可做,還是找臨時的比較實際。”
工廠園區變得安靜了,為園區配套的商業區也有點落寞。
康樂南路是厚街鎮的中心商業區,也是厚街休閑娛樂最繁華的地段。在時代周報記者走訪當天,這里人流并不多。
“生意沒以前好,從5月那會開始的。”路邊小吃店老板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以前店里的小吃賣到下午一兩點就售空了,現在五六點都賣不完。對面的服裝店也如此,一天都沒看見幾個顧客進去。
空曠的商業街,店員都變得格外積極,站在店門口熱情邀請路人進店逛逛。摩的師傅來回轉悠招攬生意,見行人就招呼。繁華街面背后的城中村,各處自建房貼上租房小廣告,時代周報記者隨意走進一家詢問,都有大量空房隨意挑選。
招聘要求提高
在工廠工作過的人都知道,要想生活過得好,都得靠加班。
“每天工作12個小時是常態,偶爾也需要工作13.5個小時。”吳晴說,漲工資之前每小時加班費6元,后來才漲到了8元。不忙的時候,一個月能有兩天休息,但忙的時候就一天也沒有。廠里有不分日夜拼命加班的人,工資能達到4000元左右。
在吳晴看來,在工廠上班就像是螺絲釘,只要工廠有需要,就得不限時間地工作。工作時間長,工資待遇低,這家工廠逐漸老齡化。“年輕的能走的都走了。”吳晴說,即使工廠能提高工資待遇招到年輕人,他們也很難做得長久。
不僅是工廠,東莞也知道傳統低端制造、代加工貿易不是長久之計。近年,東莞正在上演一場從產業價值鏈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的工業革命,推動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傳統制造企業也不再是簡單人手制造,機器人(15.040, 0.54, 3.72%)、大數據取而代之,對人員技能要求亦有所提升。
如今在疫情影響之下,學歷、年齡逐漸變成工廠招工的硬門檻。
時代周報記者在招聘網站輸入關鍵詞“普工”,定位東莞,設置為“小學學歷”,搜索結果顯示“無”。而篩選條件設置為“普工(全文)+東莞+服裝/紡織/皮革+初中及以下”,也僅顯示出10條招聘信息。
年齡也是一項無法忽視的門檻。時代周報記者走訪寮廈工廠時發現,招聘要求均限制在18―47歲。招聘網站上的招聘信息顯示,應聘者年齡要求多在45歲以下,有些甚至將上限降至35歲。若想選擇待遇更佳的,還需具備相應工作經驗,招聘網站上月薪5000元以上的工作崗位,都要求工作經驗1年及以上。
打工者未必都能滿足要求。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9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我國農民工平均年齡40.8歲。其中,50歲以上農民工所占比重為24.6%,比上年提高2.2個百分點,近5年來占比逐年提高。在全部農民工中,小學文化程度占15.3%,初中文化程度占56%,高中文化程度占16.6%。
如吳桂春,2003年初次到東莞,就因年齡偏大,加上文化水平不高,難以在大工廠找到工作,于是選擇用工靈活的制鞋作坊上班。每年春節后,他就從老家返回東莞,找一家愿意接收他這個大齡人員的制鞋作坊。
“想去考個大專,再進修一下吧。”吳晴也明白,自己只有初中學歷,本來選擇就不多。她也知道,越是在這樣的困境中,越是要努力求變。
28歲高中學歷的張志或許是打工者的樣本。7月1日,他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說,去年7月在朋友介紹之下,他從蘇州來到東莞。通過了三輪面試,還做了與公務員相同項目的入職體檢,才拿下該工廠預加工組裝環節的工作。
與錄取的艱難呈正比的,是工資的翻倍。“基本工資4900元,加班一小時40元。”張志說,在這里上班一個月能拿8000多元,好的時候上萬元也不是問題。這對于上一份月薪只有4000多元的他來說,是一份難得的好工作。
再找工作也不難
但張志也要轉行了。“5月底開始,突然沒班加了。”不多久,他就接到勞務派遣公司的通知,表示不再續簽新的勞務合同,且沒有任何理由。
去年同批進來的工友都沒有獲續簽,“有些大專學歷的都不簽了”。比自己優秀的人都難逃此“劫”,張志覺得有點不可思議。盡管沒有明說原因,但他與工友都心知肚明,“大部分訂單都是國外的”。他說,年后訂單尚有存量,但進入下半年,訂單在哪,怕是廠家自己都不知道。
如今,張志開始留意新的工作。“對面電子廠也在招人,從我們這邊出去的都很搶手,但工資沒有之前高。”他聽說體育用品制造業行情不錯,雖然工資可能沒這邊高,但是再找工作應該也不難。
之前,張志就看過不少體育用品工廠招聘,都寫著訂單充足,需要多名工人,且不限男女。“目前談了一家專門做塑膠跑道的工廠,在溝通細節。”
東莞各項指標表明,經濟正在復蘇。根據東莞方面向時代周報記者提供的信息顯示, 6月1―27日,東莞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5.0%;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3.3%;全市固定資產投資預計上半年同比增長5%;全市重大項目完成投資預計上半年同比增長29%;6月份單月全市進出口總額預計同比增長5%。
作為外來人口大市,東莞著力將外來務工群體納入市內公共就業服務體系。
“今年將在原來1.63億元市級財政專項資金基礎上,新增1.25億元,實施2.0版‘促就業九條’。”東莞市人社局副局長吳柏安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將深入推進“技能人才之都”建設,力爭今年完成30萬人的學歷技能素質提升,讓勞動者都能長技能、好就業。
張志決定暫時留在東莞。“東莞是一座適合打工的城市。”至于未來是否要定居,他說不敢想,房價和物價都太高。“想掙點錢回家買個房,結婚生孩子。”談及未來的生活,張志的樂觀一如既往,“只要肯努力,一切都會好。”
被東莞留下的吳桂春有了新的“職務”:東莞市職工書屋的公益代言人。7月4日,吳桂春接過“聘書”后說:“東莞變得更加文明,開放,是發展很快的城市。”
被一封留言改變了人生,從失業者到找到新崗位,吳桂春直言“這是沒想到的事”。“接下來要把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做好,繼續努力學習,用實際行動回報社會各界關注。”
吳晴在最近的發展規劃里,把東莞放進了人生坐標。“今年開始,計劃在東莞定下來了。”路雖然難走,但她認為辭職去考試,就是自己踏出原地的第一步。
(文中的吳晴、張志均為化名)
免責聲明: 遼寧財富網轉載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中央機構 | 人大機構 | 國家主席 | 國務院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政協機構 | 民主黨派 | 群眾團體 | 駐外機構 | 友情鏈接
中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網絡110報警服務 | 12321垃圾信息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遼寧財富網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系方式 | 本站地圖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8828271 88828235 | 對外服務: 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聯系我們:527 822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