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圳樓市調控,本不該這么干
【環宇雜談】
未來,深圳將承擔先行示范區的使命,各方面要均衡,要統籌整個深圳都市圈,希望城市治理能上一個臺階。
李宇嘉
經歷數日的傳言、揣測,深圳史上最嚴調控出爐了。我看了很多解讀,基本都是剖析細則、分析影響。但很少有人提到,這次調控是不是不用這么大動靜,是不是本來可以避免,或者更早一點出臺調控。6月份,深圳樓市的冰山指數,已從高位開始降下來了,這時候再下此猛藥,結果必然是市場大起大落。朋友圈里,粉絲表達最多的,就是疑惑和不解。
其實在去年底,深圳樓市已經很瘋了,為何還要取消豪宅稅?今年3-4月份,深圳房價已明顯上漲了,為何還說3月“6.4萬元”的二手房價漲幅不大?期間,傳得沸沸揚揚的“深房理”事件,中介和自媒體沆瀣一氣,已將樓市投機玩到極致、讓人瞠目結舌的手法,大白于天下,比如暴力拉升、集體護盤、假結婚、假離婚,過橋貸、經營貸明顯進入樓市等。
為何政策沒有跟進,為何檢查的結果是只有3筆房抵經營貸進入了樓市,這給市場的信號是什么?這不是很壞的鼓勵嗎?筆者清晰地記得,傳言打壓政策要來,4月底-5月初的那兩周,深圳樓市回調了。但進入5月中下旬,大家短暫觀望后,發現一切還是照舊,于是就有了6月份樓市的失控,以及房價有邁入“7萬+”的趨勢。筆者認為,2019年“8·18”以后,深圳城市能級上了一個臺階,任何政策調整,都應做好評估和對沖、松緊結合。
如果,在去年底取消“豪宅稅”的同時,學習長沙“反炒房”的做法,對戶籍購房啟動“1年落戶+1年社保”,估計現在就不用“3年落戶+3年社保”的猛藥了。這絕非“馬后炮”。眾人皆知,深圳落戶門檻低,炒風一向濃厚,每有規劃利好,炒風迅速泛起。同時,樓市又是個小盤子,先行示范區下,城市能級提升,“落戶炒房”會明顯增加。
應對去年三季度的“經濟小恙”,取消豪宅稅、取消公寓“只租不售”,做一次不得已的、小小的妥協,其實也沒什么。因為,深圳版長效機制正在建設!“雙競雙限”下,把人才住房建好、普通住房價格限制住,妥協也沒什么。反正,加入炒房隊伍的,支付的房價越高,證明給人才住房、普通住房做的貢獻越大。但問題是,這個機制是長期內才能實現的理想。
2018年確立“6:4”目標(60%為保障房、40%為商品房)后,政府策略很清晰,以更大的供應,應對洶涌而來的需求。但是,要疏導需求、對沖需求,有很多約束條件,最大的一個就是供應的有效性。試想,我們下半年供應的5萬套房子,暫不說里面那30%-40%的商務公寓,即便是新增的商品住房,有效性如何?能與中心區的二手房相比嗎?不倒掛能賣出去嗎?
去年以來,有三次機會擺在面前,可以提前對沖,避免這次被倒逼的調控。第一次是去年8月份深圳確立先行示范區,第二次是年底取消豪宅稅,第三次是今年3-4月份。如果在這中間,有一次抓住了,提前以“1年落戶+1年社保”這樣較為緩和的政策對沖一下,就不至于出現今年5-6月的樓市徹底失控,也不至于赤裸裸地將“房住不炒”放到燒烤架上。
作為特區和創新性城市,深圳過往在城市治理上,有很多所謂的“深圳經驗”,很多城市主政者赴深圳來取經。但這一次,深圳顯然缺乏前瞻性、缺乏通盤考慮。這一劑猛藥下去,樓市是穩定住了,但也要防止下跌,穩字當頭也是樓市的調控目標,這將考驗下半年深圳的政策。未來,深圳將承擔先行示范區的使命,各方面要均衡,要統籌整個深圳都市圈,希望城市治理能上一個臺階。
(作者系資深房地產研究人士)
(責任編輯:李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