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正在導致美國人購物習慣發生巨大變化,這可能是自大蕭條以來從未有過的。隨著美國經濟重新開放,美國人對走出去消費不太感興趣。
一項對2200名美國成年人的調查顯示,病毒大流行如何極大地改變了這個世界最大經濟體的消費行為,而且可能長期如此。數據向美國經濟復蘇發出了警示信號,顯示出人們對公共活動和生活用品(如家用電器和服裝)的興趣減弱,并出現了一種新的緊縮,這體現在食品儲藏和推遲大額物件的購買上。
這預示著一個恐懼和節儉的時代可能會推動經濟全面復蘇——華盛頓和華爾街都寄望于此——可望而不可及。這一數據還引發了人們對消費者信心上升將在多大程度上轉化為支出的疑問。美國經濟嚴重依賴消費。上周末進行的調查沒有考慮到過去一周的情況,當時病例激增導致好美國幾個州的重新開放陷入停頓,這有可能加劇疫情對行為的影響。
在世界各地常常被定型為自信到傲慢的地步的美國人,已經對封閉的零售空間產生了恐懼。數據顯示,大約四分之三的美國成年人覺得在雜貨店或小商店里購物感覺良好,但超過一半的人覺得在購物中心里感到不安全。這只會讓大型商場雪上加霜。
這種對小零售商的新偏好似乎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即使疫情結束,近30%的美國人表示,他們計劃從小商店購買比疫情爆發前更多的商品。
不像購物中心,“小商店已經取得了人們的信任,”晨間咨詢公司品牌情報總經理Victoria Sakal表示。
讓美國人更加謹慎的不僅僅是購物中心。當被問及經濟全面恢復后的社會計劃時,超過半數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并不期待去電影院、體育賽事、音樂會或演出。
尤其是酒吧,它們已經失去了吸引力,半數的美國成年人甚至一點也不期待在禁閉結束后能喝上一杯啤酒。這種擔憂是在最近酗酒者傳播病毒的案例激增的背景下產生的。最近明尼蘇達州僅四家酒吧就有大約100人被感染,另外100個病例與路易斯安那州巴吞魯日的一家酒吧有關。
美國人似乎不那么害怕餐館,但即便如此,大約三分之二的人表示,如果在一家要求員工戴口罩、制定新的廚房清潔協議和隔開的桌子的餐館里,他們會感覺更好。
這些謹慎的態度標志著這個有時因其奢侈的消費文化而受到贊賞和嘲笑的國家發生了巨大變化。美國發明了購物中心和電影院,世界十大體育場館中有八個在美國。但冠狀病毒封鎖引發了一種新的態度:即使重新開放,他們也可能就不會來了。
有些猶豫則是經濟上的。調查顯示,在大流行期間,美國人變得更加節儉。在過去的三個月里,23%的受訪者購買了更多的普通商品,28%的人增加了批量購買,41%的人選擇更頻繁地通過放棄購買來省錢。人們還提高了價格比較,同時更多地擱置了奢侈品的購買。
這種節儉可能會持續下去,永久性地改變美國普通消費者的構成——就像90年前大蕭條對消費習慣的影響一樣。超過四分之三的消費者表示,他們希望在經濟完全恢復后提高儲蓄率和金融保守主義。
就在這項調查公布的幾天前,美國首席傳染病專家安東尼-福奇博士宣布,得克薩斯州、亞利桑那州、佛羅里達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的熱點地區引發了令人不安的新病例激增。與此同時,紐約和鄰近的新澤西州,這一疾病的原發中心,重新考慮了重新開放的速度,推遲了室內就餐的恢復。與此同時,美國年輕人的病例激增。
盡管如此,當封鎖完全結束時,那些最年輕的美國人將會第一個踏出家門。調查顯示,29%的Z世代消費者希望回到餐館就餐,其中約四分之一的人對音樂會和電影感到興奮,超過其他任何一個群體。
前提是,如果他們能負擔得起外出的話。研究表明,當談到儲蓄時,年齡在18歲到24歲之間的Z一代成年人,在大流行后“絕對”想要更加節儉。
Sakal認為,這是有道理的。“年輕一代更有可能因為疫情而改變他們的購買習慣,”她說。“他們更直接地受到了工作變動的影響,沒有那么多積蓄。”
(責任編輯:李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