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繃緊調控弦 保平穩還需多管齊下
7月24日,國務院副總理韓正主持召開房地產工作座談會,總結房地產長效機制試點方案實施情況,分析當前房地產市場形勢,部署下一階段房地產重點工作。韓正表示,要堅持從全局出發,進一步提高認識、統一思想,牢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堅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因城施策、一城一策,從各地實際出發,采取差異化調控措施,及時科學精準調控,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消息一出,媒體紛紛報道:中央對樓市重申“房住不炒”。其實,自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提“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以來,“房住不炒”的表述何嘗有過變化?不過今年由于疫情原因,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背景下,有人猜測地產調控政策或將因此放松。
現在看來,這完全是一種臆測。抑制投機,落實房住不炒,中央的決心堅定不移。正如韓正副總理所說,“房地產長效機制實施以來,取得明顯成效”,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重走回頭路,豈不意味著調控前功盡棄?
盡管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但多年實踐證明大量資金進入樓市,這種火熱只會促成“虛胖”并蛀空實體經濟。因此,以經濟不景氣為由再度寄望于樓市的“高溫”刺激,收獲的只是夢幻泡影,近于飲鴆止渴。
在這次會議之前,樓市調控升級的跡象已顯。7月中下旬, 深圳、南京、寧波、東莞等上半年樓市偏熱的城市,相繼出臺了涉限購、限售、假離婚買房等調控政策。這些新政的出臺,或多或少都存在提高買房門檻,打擊炒房客,向剛需尤其是向無房家庭傾斜的特點。
部分熱點城市調控升級,中央強調“時刻繃緊房地產調控這根弦”,傳遞了清晰的信號:針對投機和過熱,房產調控的一套組合拳將在下半年密集實施。
一方面,打擊違規、抑制投機的手段將趨于嚴厲,信貸會逐漸收緊。加碼調控的城市將重點放在打擊“三假”,即假離婚、假落戶、假人才,本次會議明確“要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無疑是精準打擊炒房客的要著。
另一方面,進一步強調地方政府落實調控的主體責任。過去有的地方調控效果欠佳,很大程度上緣于政府落實調控三心二意。本次會議要求各級政府對于房價過熱等現象要有足夠的敏感度,接下來如果出臺追責制度也當在情理之中。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用行政手段調控市場不能稱為最佳的方式,但鑒于中國樓市的特異性,這種手段往往易于見效。媒體報道,深圳調控新政落地一周,約30%購房者失去資格,房價上漲的預期被扭轉。由于抑制重點是炒房客,本輪調控不但沒有誤傷剛需,還讓剛需買房者受益。根據新政,熱點樓盤搖號要優先滿足無房居民和個稅或者社保年限長的。因此,不少剛需客手里拿的都是優質房票,上車機會大大提高。這就是精準調控的好處。
當然,樓市過熱并不能完全歸咎于炒房客。特別是類似深圳,供求失衡始終是房價高企的首要原因。這也意味著,僅依賴行政調控并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樓市問題。深圳政府今年準備加大住房供應,顯然是看到了要害。
穩樓市,調控不能松,但也的確需要多管齊下。
(責任編輯:李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