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實探特斯拉二期工廠:一眾供應商比鄰而居
證券時報記者 梅雙 孫亞華
特斯拉的國產化浪潮給國內供應商帶來了機遇,一批嗅覺靈敏的供應商不甘于只出現在特斯拉的“朋友圈”,還要將自家工廠搬到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附近,和特斯拉做“鄰居”。
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不久前曾表示,特斯拉上海工廠零部件供應本土化效果明顯,零部件國產化預計今年底將達80%。他盛贊“中國的供應商極具競爭力,可能是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供應商”。
馬斯克所言的競爭力或許還體現在供應商的行動力和響應速度上。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近日實地探訪位于上海臨港(22.740, 0.52, 2.34%)新片區的特斯拉超級工廠,二期項目正在加緊實施,現場工程建設如火如荼。工廠周圍和馬路對面都在進行產業園區的建設。據記者觀察,已有多家特斯拉供應商宣布簽約入駐臨港產業園區,緊鄰特斯拉上海工廠。
二期廠房已成型
7月以來,上海經歷持續降雨和高溫,不過這似乎并未影響到特斯拉超級工廠的建設進程。證券時報記者在工廠附近看到,多輛吊車、鏟車正轟鳴作業,不斷有生產設備運抵工廠門口。
施工方面,二期廠房其中一棟白色外立面已成型,另一棟鋼結構建造已實施完成,數架起重機進行著頂棚的裝吊。“二期的建設還是很快的,我們從疫情后恢復生產就沒再停工,現在還剩下頂棚的裝飾和一部分外墻需要施工。”現場一名工人告訴記者。
2019年1月,投資20億美元的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正式動工,其中用于生產國產Model 3的超級工廠一期僅用了一年時間就完成建設投產。今年1月,特斯拉宣布超級工廠二期項目正式啟動,半年時間過去,二期項目已初具規模。根據特斯拉此前公布的計劃,上海超級工廠一期在滿產后預計達到年產15萬輛,到2022年,上海特斯拉工廠將年產50萬輛純電動整車。
大量聚集的工人也是超級工廠門外的一道風景。午間休息時,身著熒光色工作服、頭戴安全帽的工人成群結隊來到工廠馬路對面的小吃攤,午飯過后,又再次涌入工廠內。“二期主要是用來生產Model Y,生產線也在建設了,最近大家比較忙,可能后面會新招一些工人。”休息間隙,一位生產工人跟記者聊起招工的話題。
根據臨港招聘日前發布的消息,特斯拉計劃在上海招聘600名生產操作工,還計劃招聘150名質量檢驗員、200名物流叉車工和20名安保人員。
至于招聘是否在為上海工廠生產Model Y做準備,特斯拉方面未有回應。
2020財年二季度財報中,特斯拉表示,上海工廠Model Y的生產線正在按計劃建設,預計首批將于2021年交付。另外,特斯拉仍維持今年交付50萬輛汽車的目標,將根據需要繼續更新前景展望。
供應商將廠房
搬到特斯拉附近
與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火熱建設相呼應的是,超級工廠周邊園區也在緊鑼密鼓地施工。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工廠馬路對面正在施工,鋼結構構造已經完成,有工人在裝吊頂棚。一旁的施工銘牌顯示,該工程項目為臨港奉賢園區D0107地塊項目,建筑面積達79178平方米,該項目于去年10月開工,將在今年12月底竣工。一位施工工人告訴記者,特斯拉的供應商可能選址在這里,但更多的細節并不清楚。
除了馬路對面,緊鄰特斯拉工廠的一大片空地上,也在施工建設中,其中有4棟廠房的鋼結構已經完成,卡車、吊車等機械來回進出作業。記者來到臨港奉賢園區的招商中心,從中心大廳放置的模型可以看到,臨港新片區聚集了大批企業,形成國家新能源裝備、汽車整車及零部件、大型物流及工程機械等產業制造基地。其中,特斯拉工廠用藍色建筑模型標注,十分醒目,圍繞著特斯拉還有幾塊方正的用地,尚未標注名字及用途。
“已經有好幾家特斯拉產業鏈企業簽約園區了,不久將會入駐臨港新片區。”招商中心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企業注冊臨港還有稅收優惠,享受上海最高返稅,招商中心后續也會幫助企業做遷入手續服務等。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新泉股份(21.800, 0.24, 1.11%)、長盈精密(23.310, 1.23,5.57%)全資子公司上海臨港長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友升鋁業有限公司等宣布簽約入駐臨港產業園區。另外,均勝電子(22.720, 0.46, 2.07%)子公司上海臨港均勝汽車安全系統有限公司作為特斯拉零部件供應商,已入駐臨港新片區。
特斯拉的產業鏈配套半徑在縮短,其他方面配套也在跟進。7月初,特斯拉上海臨港超級工廠店正式開業,這是全國唯一一家毗鄰超級工廠的特斯拉門店。記者看到,超級工廠門店內擺放著一輛紅色和白色的國產Model 3,其余設置與特斯拉線下門店沒有太大差異。“未來Model Y也會第一時間展出,門店距離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只要15分鐘車程,主要也是為了客戶能更直觀、近距離感受特斯拉。”門店銷售人員向記者介紹。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臨港官方宣布18個重點產業項目集中開工,其中就包括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產業園主要面向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智能駕駛配套設施、汽車控制系統及新能源汽車相關衍生產業鏈等企業。
(責任編輯:李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