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注冊制落地步伐加快 專家提示股價波動風險不容忽視
來源:金融時報
創業板注冊制落地步伐加快。7月24日,證監會同意了首批四家企業創業板IPO注冊。7月28日,鋒尚文化、美暢股份、藍盾光電三家公司已經確定了新股申購日期,其中,鋒尚文化、美暢股份為8月4日,藍盾光電為8月5日。
投行人士王驥躍認為,擬IPO企業最快三周可走完從啟動發行到完成上市的流程。這也意味著,這些公司最快8月下旬就可以上市。根據規定,新上市企業上市前五天不設漲跌幅,之后漲跌幅限制為20%,存量公司漲跌幅同步擴至20%。
三家新股質地如何
下周開始申購的三家企業都使用了“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于人民幣5000萬元”的第一套上市指標。實際上,對比一般企業申請創業板注冊制上市的市值和財務指標,僅第一套指標對凈利潤有要求,從側面說明創業板注冊制首批申報企業經營狀況良好。
鋒尚文化是目前創業板26家提交證監會注冊企業中唯一一家文化藝術公司。其招股書顯示,其曾參與北京第29屆奧運會開閉幕式燈光設計及制作、韓國平昌第23屆冬奧會閉幕式交接儀式“北京8分鐘”文藝表演總制作、G20杭州峰會大型水上情景表演交響音樂會《最憶是杭州》總制作等。
從鋒尚文化業績上看,2020年上半年,其營收為4.28億元,同比增長4.61%;歸母凈利潤9690萬元,同比增長13.88%。但是,其三季度業績預告顯示,前三季度營收為7億元至8億元之間,歸母凈利潤為1.72億元至1.92億元。其中,2020年第三季度營收為2.72億元至3.72億元,同比增長10.12%至50.61%。歸母凈利潤為7509.47萬元至9509.47萬元,同比下滑1.11%至21.91%。
美暢股份主營電鍍金剛石線的研發、生產與銷售,金剛石線主要用于光伏晶硅片的切割。其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美暢新材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12.42億元、21.58億元和11.93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78億元、10.24億元和4.08億元。其2019年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雙雙暴跌,分別同比下降44.7%、60.2%。據了解,美暢新材業績“過山車”與光伏行業的快速發展和政策紅利退潮有關。2018年,國家實施“光伏5·31新政”后,光伏發電新增建設規模受到嚴格控制,導致光伏新增裝機量快速下滑,金剛石線需求量相應減少,行業內部競爭激烈。而從當前情況來看,國家暫時沒有出現放寬光伏行業限制的跡象,美暢新材未來業績走向尚不明朗。
藍盾光電主營業務是高端分析測量儀器制造、軟件開發、系統集成及工程、運維服務、數據服務和軍工雷達部件的生產。據招股書披露,2017年至2019年,藍盾光電實現營收4.94億元、6.40億元和7.78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分別為0.32億元、0.72億元和1.53億元。但據藍盾光電披露,其面臨著較高的壞賬風險。披露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公司應收賬款凈額和長期應收款(含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凈額合計分別為23299萬元、28587萬元和40264萬元,占當期期末資產總額的比例分別為27.55%、29.44%和33.34%,金額較高,對公司的資金周轉和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影響較大,給公司的營運資金造成一定壓力。
個股兩極分化將擴大
一年前,科創板開市首日的火熱場景還歷歷在目。2019年7月22日,首批25只科創板股票交投活躍,全線飄紅。截至收盤,全部股票平均漲幅近140%,合計成交485億元,其中,安集科技(390.190,0.00, 0.00%)漲幅居首,達400%。
而在2019年11月16日,科創板迎來開市以來首只破發股。當日,上市后六個交易日的昊海生科(133.500, 0.00, 0.00%)低開1.48%,報每股88.53元,跌破發行價每股89.23元,截至當日收盤,報每股89.85元。同日,久日新材(62.010, 0.00, 0.00%)上市交易第二日股價低開低走,最低探至每股66.01元,跌破發行價每股66.68元。截至當日收盤,報收每股66.35元,跌幅為6.50%。
新三板精選層破發則來得更快。7月27日,新三板精選層首批32家企業上市交易首日,三分之二的股票出現破發。
市場普遍認為,新股上市破發是市場化作用的結果。那么,創業板注冊制首批企業上市是否會面臨破發的窘境?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認為,創業板注冊制首批企業上市首日破發的可能性不大。同時,漲跌幅放寬至20%意味著波動加大,市場兩極分化現象會越來越嚴重,故科創板和創業板都設置了投資者進場門檻,投資者也要進一步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參與創業板應盡量買行業龍頭公司,遠離題材股和績差垃圾股。
截至7月30日,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下申請IPO企業合計334家,其中,已問詢企業94家,提交證監會注冊企業26家,有八家已經注冊生效。7月29日,最新獲批注冊的四家公司分別是大宏立、安克創新、卡倍億和圣元環保。
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后首批上市或從已經提交注冊的26家企業中誕生。從行業來看,26家企業涉及18個行業,其中專用設備制造和計算機領域企業最多,分別為五家和三家;醫藥制造業和紡織業各有兩家。此外,還包括汽車制造、文化藝術、環境保護等行業。
此外,還有六家企業處于中止狀態。據了解,因保薦人廣發證券(15.480, 0.00, 0.00%)被證監會暫停保薦機構資格,霍普建筑、恒輝安防、金埔園林、晶臺股份、東箭科技、亞香股份六家創業板注冊制IPO企業被中止。
從募資金額看,截至目前,已披露的334家創業板首發公司合計募集金額為2110億元,平均每家企業募資6.32億元。其中,益海嘉里仍然以138.7億元的募資金額暫居榜首,IPO募資金額在10億元以上的公司有33家。
(責任編輯:李偉)